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X线摄像明确诊断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1-12-20 16:24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肩部脱位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全身性骨关节脱位中发病率很高,而其中又以前脱位最为常见[1]。对抗牵拉式的传统治疗费时费力,并且手法比较复杂,通常采用足蹬牵拉式、旋转复位等整复手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多,难以掌握,而且整复手法比较繁琐,难以掌握。从1989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Eskimo方法治疗96例肩部脱位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信息和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患者,男性68例,女性28例;年龄15~68岁,平均36.2岁;均为单侧脱位,包括习惯脱位13例、左肩35例、右肩脱位61例。肩部前脱位88例,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肱骨大结节3例,肩部后脱位8例,新鲜脱位8例。离位距整复的时间不超过20min~48h。
1.2诊断方法:①病史:均有明显的外伤史;症状:肩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②体征:从腋下摸可以发现脱位的肱骨头,Dugus征阳性,在前后位X线摄影显示肱骨头移位,在盆腔内不再有关节,肩峰至肱骨头的距离增加,可以与肩胛颈部重叠,方肩畸形;盂下脱位是指肱骨向下移至肩胛盂下方。确诊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项目,但需多常规X线摄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摄像明确诊断。
1.3处理方法(Eskimo法):病人躺在地板上,患侧,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止痛剂或镇静药,病人深呼吸,放松全身。操作人员和助手用双手握住患肢和前臂,将肩关节向上垂直牵引,保持外展,使病人健侧离地,复位时间为几分钟;复位标准:①双核征阴性;②肩峰恢复饱满,方肩消失;可通过肱骨位于关节盂内,③X线检查肩部回复正常结构。未复位的患者,将肱骨轻轻压入腋窝,即可复位。术后恢复顺利,采用“双交叉包扎”固定,患肢前臂可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固定2~3周。
1.4药效[2]:①差:不良:肩关节仍然肿痛,关节功能受限,不能持重和日常活动,在X线摄像中显示肩部脱位。良品:肩部有轻微肿痛,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持重和参与日常工作,X线摄片正常。③优:肩部无肿痛,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负重和参与日常劳动,无复发,X线摄片正常。
1.5统计方法:对多样性间的比较,用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与P<0.0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其中92例复位成功,成功率95.8%,另4例成功2次,占4.2%;效果评价:复位效果好77例,良者17例,优良率97.9%,差2例。随访96例,术后3个月~5年,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3讨论
肩部由肱骨和肩胛关节盂组成,其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两者间只有1/3~1/4的接触面,因而具有关节活动度大、关节盂浅的特点,囊的下壁最薄,肩关节囊较薄,肱骨头容易滑落。因此,在大关节脱位中肩关节脱位占很大比例,约占四肢大关节脱位的40.1%。
肩部的稳定性依赖于关节的动力结构(肌肉收缩)与包括韧带和肌腱在内的静态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间接暴力、直接暴力都能导致肩关节前脱位,间接外力多见,包括传导暴力、杠杆暴力、关节翻转、对合、关节腔负压、关节面内聚、粘着等对维持肩关节稳定也有辅助作用[3]。大多数患者在跌倒时出现肩关节脱位,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肱骨头的移位和肩关节囊的破裂,患肢外展性旋位着地。用力向上传递,肱骨头向盂前下滑动,在关节带内下方穿出囊外,肩部脱位后,由于胸大肌的作用而产生内旋,又因肩关节囊和周围韧带和肌肉的作用,将肱骨头紧紧卡在肩胛盂或喙突的前下方,使肱骨形成外展内旋和前屈弹力固定,肩部各种活动功能丧失[4]。
推拿法是治疗肩部脱位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主要有拔伸托入法、拔伸足蹬法、膝顶推法、椅背整复法、牵引回旋法等,其实质都是以反牵引为整复原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肩部解剖与肩关节脱位损伤机理的深入了解和临床实践总结,有多种新型复位方法不断出现,但可归纳为3种:①利用重力整复;②利用杠杆作用整复;③利用牵引整复。
Eskimo法是利用垂直外展的重力牵引,使脱位闭合的关节囊和周围组织的扩张形成负压,从而吸引肱骨头发挥作用,同时配合肱骨头外侧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和张力挤压及牵引,促使肱骨头复位。在肩部脱位术后发生关节囊破裂时,应适当地制动,以促进软组织的修复,恢复肩部稳定。同时,不能过短的固定时间,以免关节囊无法完全修复,导致肱骨头从那个破口再次脱出而复发。本发明比传统的不需麻醉,一次复位成功率高,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单,创伤小,便于软组织修复等优点,可用于各种肩关节前脱位现场急救,术后功能恢复快,手法简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