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3-05-21 23:3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传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各级学生,课程吸引力不够。作为一个统一的家庭作业,课程作业不能区分学生的水平能力,更不用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己的能力进行指导和指导,也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复合应用产品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
 
二、创新模式下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1)采用情景教学,以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提高造型分析能力
 
1.教学过程的实施
 
根据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研究案例教学法”,以产品实物模型为建模对象,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微的观察习惯。“情景体验教学”采用科学的“多感官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价值,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关系。开展案例式、专题式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物理模型进行研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按照“尺寸定位-绘制三视图曲线-建立曲面/建立实体-完善细节”的良好建模思路,以课程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好设计软件,让它自然融入设计生活。在软件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造型分析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后续学习中,学生不会因为软件更新或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而无所适从。
 
2.教学方法
 
采用基于构建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案例是真实的产品模型,不是虚拟的在线教程案例,更亲和力;通过体验和分析物理模型,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软件的建模方法和建模命令,发现许多问题,实际上构建了学习场景,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3.教学考核
 
加强对学生建模水平的评价。这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不同类型产品模型的建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产品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的产品建模理念,提高后期专题设计水平。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围绕高职工业设计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创建更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就课程属性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建模分析方法指导设计实践,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课程学习内容而言,高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是连接各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产品结构、产品形式、色彩、质感、产品加工工艺等知识。本课程不仅是软件教学,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引导实践,注重造型分析能力,注重整体建模思路的培养,加强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创造更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传统手绘表达、机械制图、产品结构知识等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三)建立教学资源库
 
1.数字教学资源库
 
建立数字教学图书馆,为教学工作提供基本材料。教师应广泛收集优秀的设计实例,对多年的教学成果进行分类,不断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补充到图书馆,成为师生共同建设、共享、不断更新的动态教学资源,成为师生教学动力和教学成果的见证。课程网络资源,包括建模模型、产品物理模型、自编案例教材、动态显示视频等。
 
2.实物模型库
 
物理模型用于产品体验和产品形式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建模和渲染;利用游标卡尺、丁字尺、卷尺等产品精确测量工具,测量产品尺寸,培养尺寸感和比例感。部分产品可以通过学校初期购买,也可以收集学生不使用或淘汰的产品,定期更新实物库,定期更新完善自编教材案例。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继续应用于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组。学生可以轻松处理设计中的建模问题。设计作品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设计竞赛奖,并将设计实践过程中积累的问题点反馈给本课程,为课程改革增添了持续的“有源活水”,形成了良性循环。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改革,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