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实践交叉课程教学模式
1.工业设计交叉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组织体系建设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相应的“1+2+1”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在保持科学系统设计学科的基础上,重构课程结构,实施一年设计基础课程、两年专业知识技能课程、一年专题研究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设计服务思维和商业转型意识的多元化创新人才。教师培训和人才建设以传统工业设计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师团队和行业知名设计总监等优质教师资源领导教学,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设计创新项目的结合,整合和分享教师研究项目和各种教学资源和社会科学研究经验。目标是通过优秀典型资源的综合研究教学,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课程的内容改变了以往以特定产品类别为研究设计类别的定式,突出了课题研究与社会问题前沿趋势的联系,突出了跨境合作中创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下一阶段转型发展提供了具有创新价值的预研成果。目前,在老龄化社会产品开发、智能物联网家居产品、个人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儿童成长教育、低碳交通工具、文化产品创新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1年以来,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团队在交叉设计与实践相关的课程建设中,对“产品开发设计”课程、“专题研究与实践”课程、“工作室”课程等部分课程进行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强调不同专业的交叉与合作,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设计合作,强调设计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2.工业设计专业实践交叉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平台支持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反馈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导向、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教学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讨论的研究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设计注重设计思维的启发式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教学环节,推广设计思维方式,影响企业,让更多的企业人员参与设计过程和环节,满足企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将课程成果与产业转型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对应。与原有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环节应该更加跨学科、跨领域、多维、立体。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交叉设计学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区优势教学资源、强大的科研平台和完整的实践体系,建立“实践创新、教学研究”的本科教学理念。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来,在学习中了解社会的需要。通过与探索前沿创新领域的相关企业合作,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手段,整合不同专业领域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合作教学平台。已建成的平台和基地有:江南大学海尔创新中心、江南大学科沃斯机器人研发中心、江南大学新日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江南大学飞鱼设计研究基地、江南大学上海汽车集团研究基地等。依托典型企业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为有针对性的企业后备干部储备高素质人才。目标是在保证教学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培养适合性高的定向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逐步形成相对稳定、具有长期研究价值的项目内容,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项目包括:海尔健康厨房产品系统集成设计研发、海尔健康饮食科学解决方案、海尔智能空气管家设计研发、海尔冰箱食品保鲜研究项目、科沃斯家庭安全机器人产品设计研发(图2)、科沃斯儿童娱乐机器人产品设计与开发、科沃斯儿童教育机器人产品结构与内容研发、上汽荣威产品品牌延伸设计与开发、新老年人汽车产品研发、新学生汽车产品研发、中粮集团磨粉机系列产品研发等。
3.结论
工业设计专业实践交叉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课程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发展和团队合作建设;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深化;有利于加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竞争力。本研究是对工业设计课程体系和交叉实践人才培养整体发展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思路和成果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对国内其他高校工业设计学科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