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专业研究趋势
设计对象、环境和要求的变化对设计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设计对象或任务的复杂性,提高了设计师系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反映在设计教育中,新时代对半个世纪设计教育积累的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整合资源、解决复杂问题、探索创新能力是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设计已成为一流学科,证明社会已经认识到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为了充分发展其社会作用,需要建立设计学科包括定义、类别、方法论等相关专业理论体系,跨课程体系下的实践创新教学活动是创造新知识、促进专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2.工业设计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当前工业设计专业规模的扩大、教学科研的强调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过度干预,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当前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弊端。从注重知识教学到注重实际创新能力培训,从注重学科系统到注重大设计、综合,大力加强专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建设,基于表达和实现技能培训,以综合素质培训为核心,以成果展示和评价为主线,构建工业设计交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工业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教育的症结。通过与企业、公司等机构的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设计的同时,能够跟上市场的需求,创造出实用、商业的产品。同时,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持续学习研究能力,更好地满足行业综合设计服务和业务转型多元化创新需求,培养展览和社会市场迫切需要、更具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目前,高校教育仍部分保留灌输式教学,教师只向学生灌输知识,不足以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社会需求。通过跨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设计、应用、综合、创新的实验项目,确定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内容、跨学科教师配置和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3.交叉课程和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
跨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确保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从教师到学生,增加改进(包括设计、应用、综合)和创新研究实验项目;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营管理机制,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热情。丰富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根据课程优化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跨学科综合专题设计,从课堂报告、设计报告到实践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提高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校企联动有助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探索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模式,结合专业特点,依托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可以从进入大学开始接受各种形式和正式的设计培训和实践活动。例如:海尔冰箱设计项目与食品学院合作,科沃斯智能机器人与物联网合作,设计管理项目与商学院合作平台建设和实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交叉实践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人才和职业定位。交叉课程体系的实践创新教学促进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使学生走出课堂,在设计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推广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实现了企业的“订单”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交叉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定性和特殊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团队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业设计领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