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科学

时间:2023-05-19 21: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创业能力低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能力不是很高,分析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1.1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
 
(1)缺乏创业知识。虽然在日常学习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缺乏与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反映在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技能上。学生对创业有很高的热情,但当他们遇到一些具体的事情时,他们会感到困惑,比如如何注册企业,如何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企业的融资和流通。此外,我不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知识。所有这些问题都会限制大学生的创业活动。(2)缺乏经验和创业资源也是大学生的一个弱点。他们生活在一个单一的社交圈里,缺乏网络资源,很难遇到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3)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缺乏创新意识,运用传统思维分析问题,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原则,特别是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创新创业就是打破常规,改变思维方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和把握机遇。如果没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只是简单的模仿,几乎不可能成功。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没有冒险精神。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对职业的理解也存在偏差。许多学生认为就业是找工作,而自主创业不是工作。同时,学生不敢也不愿尝试,不关心甚至反对创业活动。(4)心理素质不高。大学生通常主要在学校学习,基本上没有与社会接触。在创业活动中难免会遭受各种挫折。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遇到困难就会放弃,失去信心。
 
1.2创业教育水平不高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不科学。高职院校仍未真正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仍采用传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创业综合素质。一些高职院校只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创业教育缺乏了解,开展了一些流于形式的创业教育。比如每周上几节创业教育课,其实创业教育应该是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带动学生创业,从而带动就业。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和倡导创业教育,但一些高职院校只注重创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创业活动的发展。他们认为学生可以写一个好的创业计划来实现他们的目标。事实上,这样做的学生在真正创业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处理。(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不完整,教材也不系统、不权威,课程设置、教学目的、考核标准也不明确。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得到重视。许多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就业课程的补充,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学科体系。许多高职院校也把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作为自己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没有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计划分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课程体系也不完善,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理论和精神,更不能培养创业知识和技能。(3)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活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职教师教授创业知识。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个人也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教育教学很难到位。一些高校聘请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创业教育。事实上,这些只是企业家个人成功经验的分享。高职院校缺乏真正指导学生创业活动的导师,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5]。
 
1.3创业环境的营造不够完善
 
(1)创业制度和政策环境存在差异。近年来,政府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出台了银行贷款、税收等政策,但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支持体系,支持力度和财政支持金额有限。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历史不长,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这些都是不利方面。(2)缺乏校外创业实践平台。创业需要实践,培养创业能力的关键是实践。如果大学生没有创业实践,那么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无法提及。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能提供创业孵化器,几乎没有校企合作的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企业没有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活动平台,因此高职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理论上。(3)社会没有形成创业氛围。社会不同意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甚至认为只有在学校不努力学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会选择创业。这种社会的蔑视和不尊重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4)未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许多家长反对创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缺乏创业氛围,缺乏家庭支持。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拿到铁饭碗,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创业活动。大多数家庭在经济上不支持,在精神上也不给予关心和认可,从而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2.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1无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政府应积极鼓励、指导、支持、有针对性的支持,对于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在高职院校和社区设立创业指导站、创业咨询点、创业体验中心等机构,鼓励大学生关注创业,了解创业,唤醒他们对创业活动的热情,激发创业意识。高职院校有很多社区,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加强社区创业意识的培养。政府还应引导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还应培养创业兴趣,树立创业意识。社会也应该创造一种支持创业的氛围。
 
2.2大学生创业意向无创业行为的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政府加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给予财政支持、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方面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实现校企联动,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积极配合学校接受创业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社会应该形成一个鼓励尝试的舆论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3有创业行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政府应优化创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重要任务和目标,尽可能为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供政策支持,与大学生企业家或创业团队成对,实施帮助。大学生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社会各界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3.结语
 
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和创新,时代赋予了机遇。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案,落实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进入大众创业创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