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以行业为导向
在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下,很多高校都要求任何“专业”接近某个行业。如果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面向某一行业,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业设计创意人才的培养,限制工业设计毕业生只能选择某一行业或附近行业的工作;否则就是“转行”,被认为是专业教育的失败,这是有偏见的。此外,以区域产业(产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是100多年前德国包豪斯时期的教育理念。现在产业转型加快,传统工业经济衰退,任何地区都难以保证区域周边产业几十年不变。尽管周边产业蓬勃发展,但每个学生的兴趣并不僵化,可能不会选择周边产业工作。这样培养学生的风险很大,似乎急功近利。在当前的办学实践中,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往往以某一行业为导向,从而得到认可。由于专业教育依赖于学科知识的建设和传播,教师只能围绕某一行业进行学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更丰富地向学生传授某一行业的学科知识,削弱了工业设计方法论的学科本质。从工业设计学科规律的角度来看,对某一行业背景的学科研究是不自由的,对某一行业背景的专业教育是有限的,这也是许多高校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二、能力导向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理念
首先,学科研究要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体验,通过对人文、社会、科技工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了解工业设计的多层次内涵和价值需求,从而发展其独特的创作理念、方法和能力,培养专业学习、国际视野、实践导向三大目标。在工业设计学科团队中,由于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同,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也不同,教学科研经验、经验也有自己的优势,学术兴趣多样,不应局限于个人学术研究的行业背景,而是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如设计文化、设计方法、设计工程、设计表现等。其次,专业教育要淡化行业界限,强调互动融合的大设计理念,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可以从三个能力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一是工业产品设计能力:机械、电子、自动化技术、结构、机构、规模、建模、材料技术、界面操作、快速原型、产品测试和评价能力;二是数字互动设计能力:基于大数据时代创意产业发展的智能服务理念,以网络互联网、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用户体验、认知行为、界面交互、智能空间等产品和非物质生活服务设计能力;三是文化创意设计能力: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和当代审美经济的文化生态环境,以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资源为核心,注重现场调查、文化元素提取、传统工艺文化继承、设计文化意义生成等方面的物质与非物质整合设计能力。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的视野不可逆转地从简单的物质产品设计扩展到多层次、跨学科、一般领域的合作综合设计和非物质设计(如高科技人性化应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非物质解决方案、大数据下的用户价值服务等)。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理念方面,应更加注重设计思维、设计程序和方法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