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杰出代表,华为近几年来,随着其国际化的推进,逐渐成为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但在进入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挫折。文章就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华为等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为例,给其他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华为的国际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二月份,华为准备出资5千万英镑,作为一份奥运贺礼,用于伦敦地铁建设,但是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这一重要仪式。在此之前,华为曾有意收购一家较小的美国公司3Leaf,但是美国政府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这一申请。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也并非罕见。例如,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撤销了与雪铁龙公司的争夺,美国政府的干预。华为与美国贝恩资本于2007年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是,由于担心美国政府国家安全而被取消;195亿美元的中铝和澳大利亚力拓的“世纪大交易”在2010年失败;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信工具的鼻祖ICQ失败;中化集团和新加坡淡马锡合作,以大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目前,华为正在竞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其出价比其诺基亚西门子多12亿美元,但仍未能成功。根据Dealogic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率(即撤销已公布的跨境交易),拒不履行或者不履行生效义务的比例在全球处于最高水平,达到12%;201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1%,但仍然是全球最高的。
这类跨国并购,实际上已有一些初步协议,有的甚至还差于股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但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为什么呢?事实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由于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在能源和高科技领域,美国等国家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设置了多重防线,尤其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被提升为采用“国家安全审查”的手段来打压中国企业,它也成为另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趋势。近几年来,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高技术企业,华为一直致力于拓展欧美市场,但却一再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阻挠。自数年前联合贝恩资本收购3Com公司遭否决、美国斯普林特公司移动通信设备合同受阻、目前对3Leaf公司的收购以及向伦敦奥运会送礼遭到拒绝等原因,欧美国家几乎用同样的理由——国家安全。根据近几年华为进军欧美市场的经历,无论是3Leaf公司,3Com公司,还是伦敦地铁移动网络,实际上都难以牵扯到国家安全。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扩大了对外投资,这一发展势头在西方引起了一些恐慌。安全性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借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并不完全适应,还有很多忧虑与忧虑。就世界而言,科技研发投入与产业化均处于全球化布局阶段,每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都有可能开展与其相关的技术贸易和投资活动,各类型企业之间对包括专利在内的投资和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中国扩大对外投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华为而言,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几次遭遇所谓的“安全”问题后,又充分意识到进入美国市场的困难。因此,未来华为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更应制定更为完善的市场战略,展现更多的耐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