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过程提出的优化对策

时间:2022-12-21 23:14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检查工作已经渗透到许多环节,无形中增加了医疗检查的工作量。为了保证检查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整体效率,必须不断优化医疗检查过程,逐步实现检查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减少人工操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为调查研究对象,总结我院医学检查流程,发现相关问题。
1.2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目前的医学检查流程。
2结果
2.1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在医学检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经常错检和漏检是基于患者人数多,增加了检查工作量。抽血作为一般体检,涉及的检测内容很多。如果在同一个地方进行人工操作,就会出现少检项目、错检项目或名称标签贴错的现象,从而增加错检和漏检率。
2.1.2.如果结果确认复杂,同一项目通常会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检查,结果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必须确认结果,检查检验报告的对错。这样会消耗人力,很难找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进而严重干扰检测结果的确认。
2.1.3多个实验室共存,设置多个性质相同的实验室,降低了检验工作效率,使过程复杂化。患者要想取得检验结果,就要来回奔波,影响患者满意度,不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
2.1.4.如果标本处理不规范,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标准化管理检验标本是关键。如果处理错误,会导致污染等现象。基层医疗机构的标本检验工作大多由检验人员负责。基于工作量的重要性,标本处理不能投入全部精力和时间,导致标本处理无序。
2.1.5.标本管理不合理。这项工作是系统的。基于检验部门,是所有患者送检标本的收集点。如果管理不规范,就会导致错误。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滞后,条码化管理没有实施,检验申请表也没有电子呈现,导致错误时有发生。
2.2优化对策
对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过程提出的优化对策如下。
2.2.1.整合同一性质的实验室基层医疗机构之所以建立多个实验室,主要是为了方便科室的实验室检查。然而,这一措施不仅使过程复杂化,而且分散了实验室,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不便[2]。因此,必须整合同一性质的实验室,便于管理,提高检验效率。
2.2.2.简化人工操作,实现设备与仪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常,医学检查涉及更多的项目和样本。如果手动分类,不仅会消耗大量时间,还会导致错误的增加。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设备与仪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在不同的试管上粘贴不同的标签,实现检验项目的明确区分,并在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从而形成报告,降低漏检和错检率,保证患者与信息的一一对应。实现设备与仪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优化检验报告的查询,便于检验报告的保存和恢复。
2.2.3.加强测试结果信息管理,借助计算机建立系统,加强各测试环节的管理。对于同一患者多次测试结果的差异,可以使用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严格检查各环节,确保各环节的查询清晰度。系统分析标本,检查输入结果,确保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即使出现错误,也能及时发现相关负责人,对个人责任制和结果验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2.4设置样品处理室由专业人员处理,实现检验与标本处理的分离,实现标本的标准化管理,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确保检验人员专注于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整体效率。
2.2.5.改进实验室信息系统。检验科负责条码管理检验标本患者的所有检验标本。因此,工作量相当大。借助信息系统,必须实现标本的条码化和信息化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检验申请表入手,升级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ID带条形码的卡号和卡号,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借助借助计算机建立电子检验申请表检标本后,还可以实现ID号码或条码管理,保证标本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
3结论
实验室涉及的环节较多,错误率较大,对整体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医学检验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