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表演程式对石湾陶塑瓦脊影响深远

时间:2022-08-02 22:37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著名的古建筑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罗浮山冲虚观屋脊上分别安装了石湾制造的瓦脊。这些“瓦脊公仔”大部分内容来自粤剧、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主题。粤剧、人物脸谱和表演程式对石湾陶塑瓦脊影响深远,如《姜子牙封神》、《穆桂英挂帅》等。陶塑艺术也反映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等题材。在小方形的瓦脊上,粤剧场景结构严谨,亭台楼阁风景逼真,就像在舞台上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样,在鼓声中表演精彩。这些“瓦脊公仔”都是在同治,光绪年间由文如壁、均玉等店铺制作。这些陶塑也是粤剧舞台人物服装的真实写照。陶塑艺术家对粤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采用一些戏剧情节,捏出穿着特定戏服的人物轮廓。有的请粤剧名艺人鉴定泥塑人物服装的表情和身材,然后定型入窖烧制。精致生动的“瓦脊公仔”一直受到粤剧观众的好评。从“瓦脊公仔”可见粤剧服装造型的地方特色。陶塑艺人不仅掌握了高超的造型技巧,而且对粤剧的表演艺术有着深刻的了解。陶塑人物的戏服,也严格遵守戏行规则,有所谓的戏服,“宁穿破,不穿错”。外表上也有各种不同:文武不同,善恶不同,贫富不同,贵贱不同,老少不同,番汉不同。皇帝将相的着装:蟒袍玉带、圆领宽袖、绣有水云的袍脚图案、绣有团龙蟒、大龙蟒、散龙蟒的上身和两袖。赵匡胤的历史剧《斩黄袍》和曹操的三国戏,刘备一般都穿红蟒。大多数粤剧都在胸前。“护心镜”用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的扎带从胸前绕扎。这些粤剧服装造型都可以从瓦脊陶塑中看。从瓦脊陶塑武将头盔前额可以看到一小块圆头插装饰,称为“结子”粤剧大花面,二花面插圆形空心结,不涂脸的角色插圆形蛤壳结。男斗篷、女斗篷、释道僧尼装、宫女装、梅香装等,在舞台上依然广泛使用。瓦脊陶塑女装有一种“竹叶肩”现在舞台上很少见。粤剧风格的二花面、大花面、公脚等角色,在“瓦脊公仔”表现得生动,神气十足。
从“瓦脊公仔”人物也可以看到广东刺绣服装的特点。虽然不直接展示各种颜色,但服装的刺绣图案丰富多样,佛山剪纸图案丰富,龙凤吉祥,广东刺绣图案如鸳鸯嬉荷、狮子滚球等。早在唐代,广东刺绣就是中国四大著名刺绣之一。“瓦脊公仔”服饰图案,卷草藤流畅优雅,莲花莲花瓣优雅美丽。莲花从淤泥中脱落而不染色,是纯洁无辜的含义,所以在服饰上描绘莲花叶是很常见的。“瓦脊公仔”我们看到的传统粤剧服装和古朴的戏服图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它倾注了前辈艺术家的巨大努力,闪烁着艺术智慧的火花。
“瓦脊公仔”不仅塑造人物服饰和道具的外观形式,更注重相似的表达。比如《杨家将》中的孟亮,焦赞以武将和侠客的形象出现,而杨六郎则以文武生的身份塑造,不仅生动突出,而且让观众在欣赏粤剧《杨家将》时,审美情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波动,从而展开联想和再创造,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这时,观众不在乎人物的脸,衣服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而人们的情感则比陶塑人物的忠诚和叛徒的情感表达更重要。而且,用戏剧脸谱、服饰、道具和表演艺术的动态步伐来塑造,会使陶塑“瓦脊公仔”建筑美化的装饰效果更,气氛更浓。
显然,石湾陶塑是以粤剧、人物脸谱、表演程式为主题创作的“瓦脊公仔”更符合岭南人的审美体验和要求,包括东南亚华侨同胞。从而形成了石湾。“瓦脊公仔”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是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面谱化,二是人物形象具有较强的面谱化。“台步”清晰,三是吸收应用道具服装。“瓦脊公仔”通过塑造等丰富的技法,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然后艺术地展示出来,使服装道具系统、丰富、多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