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三峡库区青蒿素原料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1-12-09 10:24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一)三峡库区开发青蒿素原料工业的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青蒿素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疟疾特效药,被医药界称为“国宝”。我们国家是全球最大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国,国际市场上销售的青蒿素原料有80%来自中国。特别是三峡库区,其产量占全球的七成以上,品质也居世界第一。三峡库区位于川东鄂西,属中亚热带北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属典型的温带温带和东部平原丘陵过渡带,中山、低山、高丘陵、谷坝、沟槽交叠,成层现象明显,这种地形形成了独特的山间气候——早晚多雾,空气清新湿润,盛夏气温高而不干,多云,日照量为短时间断性直射,大气对流明显,多有微风,常发生“一方骄阳似火,一阴雨”的奇异天气现象。这正是提高青蒿素合成效率的自然之地。库区内的酉阳、丰都、涪陵、武隆、彭水、黔江、梁平等地均有种植青蒿的好地方。特别是酉阳,据不完全统计,酉阳地区野生青蒿的储量每年可达2000多吨。而且通过多年选种、栽培技术的改进,酉阳人工种植青蒿的青蒿素含量达到16‰。2005年,酉阳县艾蒿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酉阳青蒿”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市场优势。蒿草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根据WHO统计,疟疾的全球性流行主要分布在非洲等10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达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有4-5亿临床病人,每年死于疟疾的病人有200-300万,目前全球抗疟药物销售额达15亿美元,其中非洲是抗疟药物最大的市场。根据法国RHON公司的说法,赛诺菲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预计,5-10年内,青蒿素类抗疟药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0亿美元以上,而且作为新药物,青蒿素抗疟药至少有20-30年的寿命。对于世界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大国,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为我国三峡库区青蒿素原料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政府政策支持。开发三峡库区产业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制定了库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成立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其中青蒿产业开发就是重点项目之一。2001年青蒿产业化项目经过专家论证,2003年青蒿人工试种成功,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青蒿产业化建设为“三峡库区产业化试点”,并在重庆实施。种植区包括酉阳、丰都、涪陵、武隆、彭水、黔江、梁平等。
4.国际性。随著印度,非洲国家,中国云南,海南家家种植青蒿的失败,再加上青蒿库存枯竭,国际国内青蒿界将目光投向三峡库区青蒿产业,这对三峡库区青蒿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㈡现存问题。
1.市场预测不准,管理不到位,蒿农盲目扩大种植。我国公司过高估计了国际抗疟药物的需求和世卫组织对抗疟药指令的控制能力。2005年,由于价格上涨,国内青蒿素企业与蒿农签订了大量的种植合同,造成艾蒿面积盲目扩大,产多销少。2006年,艾蒿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当年的艾蒿供应严重过剩,艾蒿采购期过了约5000吨,艾蒿的价格也一路下跌。2007年,全国的蒿草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下降了近70%。然而,由于去年储备过多,市场上的蒿草和青蒿素供应量仍然过多,大量的蒿草在农民手中发霉,而青蒿素被储存在提取企业的仓库里。
2.部分蒿农质量意识差,交售的青蒿质量不符合要求。根据调查,有的蒿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有些农户甚至故意掺假,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例如2006年8月25日购得的蒿类1000吨,质检回拨230吨。但有些专业户种植面积太大,没有机械化操作,导致管理跟不上;同时收获期比较集中,人工也有限,因此造成迟收(花后),影响产量和质量。
3.青蒿素出口企业数量较多。2006年,全国有59家青蒿素制剂出口企业,仅6家出口总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18家企业和21家从事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企业,大多数企业出口金额并不超过10万美元,很多因未注册商标、缺少自主品牌的产品,与此同时,药品销售还受跨国公司控制,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青蒿素的出口。
4.行业监管力度薄弱。我国青蒿素生产企业近百家,其中仅5家已获得GMP认证,其余均为化学产品,公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出口环节管理不到位,有些企业的制剂产品没有国内生产批文,但这些非法产品出口并没有受到监管。现在许多企业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出口青蒿素类产品,在国外被视为伪劣产品。这直接影响到青蒿素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和行业发展。青蒿素的来源是中草药,但其制剂属于西药,而艾蒿制剂生产所用的原料仍依赖传统种植,导致该产业不中不西,管理不足,直接影响了青蒿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