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毕业前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综合考验。国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是国内外高校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许多尝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工业设计专业中,许多外国知名大学已经将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训模式,如日本国立九州大学艺术工程设计战略专业,聘请了许多欧洲和美国专家学者作为常任或客座教授,双导师系统联合毕业设计指导。许多国内大学在国际教学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使每个学生都有海外教师团队参与指导,特别是在毕业设计环节。
二、工业设计专业“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艺术学院将国际研讨会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融入了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在本研究中,结合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国际视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理念和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实现中外师生多元化背景下的观点碰撞与交流,激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设计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本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结合研讨会教学的“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1-2-3-4模式”。各教学阶段相互联系,循序渐进,教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主要内容如下。
1.1研讨会教学: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参加国际研讨会课程,首先,通过国际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和外国教师团队初步了解,共同讨论社会主题,帮助学生找到合理的设计切入点,使学生主题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实际的应用价值。与传统的设计专业课程相比,国际研讨会的课程设计采用了“前广-中快-后深”的方式:在正式研讨会前,对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初步调查,大大扩大了主题的广度;在研讨会学习期间,安排学生在简短快速的模式下进行合作和创造力,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有效防止传统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思维周期过长造成的松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新颖的设计思维和方案;研讨会结束后,回顾这个过程,对最终方案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包括具体的结构、材料、功能、市场定位等,使结果更加完善。其次,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需要教授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草图、软件等)。在早期阶段,可以单独指导每个学生。然而,在中后期,当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时,团队合作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国际设计研讨会活动中,学生应积极与导师和团队成员讨论和交换意见,不断修改和改进设计建议,大大拓展大家的视野和思维。
2.2导师:双向选择2名(国内)+通过对国际研讨会第一阶段的相互了解,中外导师基本掌握了每个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本主题的设计切入点,学生也了解了导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特别是外国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设计主题,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选择两个(中国)+国外)毕业设计导师,以国内导师为主,国外导师为辅,继续从用户调研、课题深化、设计指导等方面控制毕业设计质量。
3.3个月:联合指导时间不少于3个月,车间教学模式周期短,节奏紧凑,容易在短时间内横向思维发散,但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纵向深入探索,我国大部分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时间为3-4个月(一学期)。因此,在此过程中,双导师应根据车间的开放,定期、多次、渐进地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和把握时间和进度,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4.4阶段:毕业设计分为“入口-深化-成果-展望”四个阶段,毕业设计分为“入口-深化-成果-展望”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国际设计车间-定期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型制作-防御和反馈”四个主要内容,使毕业设计主题选择、研究、提案、模型展示等阶段,逐步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帮助国内教师团队更好地符合国际标准,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大学已经证明,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术领域创新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重点关注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提出工业设计专业“国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1-2-3-4模式”,可有效解决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阶段选题、学生热情、时间控制和把握困难、创新思维与原型产品实践脱节等教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也为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与世界接轨做出了有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