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我国农业和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广泛的发展模式,使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药、化肥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和废水直接排放到生态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我国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掠夺性发展现象,大量植被受损,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受损,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低碳经济时代转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
2.1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在低碳经济时代,要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无论什么类型的工作,都离不开人,需要以人为本。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努力建立专业能力强、知识熟练的高素质农业生产队伍。同时,对于农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加强相关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培训,充分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开展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找到新的技术。因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者的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有助于找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2.2走科技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要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要走科技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换句话说,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利用科学手段改变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发展模式,全面增加农业生产收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农业信息站。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努力建立农业信息交流点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农业市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布真实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要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合理优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落实合同管理机制,鼓励和积极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第三,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建立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发展的产业化经营。
2.3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在低碳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我国的农业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避免环境污染。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国际化,有效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大大增加农产品出口。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先进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方式,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严格地说,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评价低碳经济时代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我国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的生态健康发展。同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严格遵循合理开发的原则,有序、安全、积极地开发农业资源,严禁采取不合理的开发方法。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3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式。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率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基于这些问题,建议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改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走科技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发展农业生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