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学校和班级应该不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时间:2022-11-22 22:4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农民工子女在我校初中各班的比例高达60-70%。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有限,大多数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
一、课堂交流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首先,教师要尊重随迁子女,以他们为主体,营造平等畅通的课堂交流环境,适应他们的发展。其次,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展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教材中都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通过课堂交流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应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和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探索各种德育因素,广泛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展示知识,实现科学思想和谐统一,使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有机结合。三是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在日常教学中展现人格魅力,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资源,精心创造意境,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因材施教,在各学科的教学交流活动中开展德育。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思想的实际和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就能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
二、活动交流
学校将开展升旗仪式、校园艺术节、青年仪式、趣味运动会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各种文明礼仪教育,使教育内涵更加丰富,不断拓展。除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外,每周班级组织主题班会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本周全班的一些学生。“习惯养成”。一周可以设定一个主要目标,有点评,有奖惩。通过每周的主题班会,老师引导学生全面、比较、反思、全面分析自己,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在肯定否定自己的心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随迁子女还可以通过参加家务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活动中,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保持秩序,健康,文明,尊重他人,内化行为习惯,外化行为,反映他们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面貌。
三、阅读交流
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开放节假日、寒暑假阅读模式等。可以请语文老师确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从他们提供的课外阅读书目中进行选择,关注名家推荐的书籍和参考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和交流爱上阅读,让好书陪伴孩子,用书香渗透孩子,用阅读点亮生活。动员孩子建立班级图书站和小书柜,为在城市工作的孩子提供阅读用书,为这些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语文老师可以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引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阅读方法,运用方法促进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氛围交流
学校和班级的氛围对随行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和班级应该不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建立学校历史博物馆,设置宣传栏,塑造励志雕塑,在走廊入口处设置警示语和悬挂,展示学生的书画。班级设有学习园、信息栏、好人好事栏、卫生角、黑板报、名言粘贴、励志故事等。,集知识、思想、趣味于一体。设立环境委员会成员负责环境卫生工作,每周打扫一次,使教室窗户明亮干净,学习用品和卫生用品摆放整齐;要求大家做好个人卫生,衣着整洁,座位干净;上下楼梯安静有序,靠右行,课间休息不追闹,准备铃响“静息”;做到“有痰不乱吐。当你看到垃圾时,你应该捡起来。”,努力达成“无尘教室”目标。优美的环境能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
五、家校交往
学校的责任不仅要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还要努力影响和带动家长,营造家庭文明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学习的榜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多元化评价孩子,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同步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是教育和社会的需要。在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要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文明素养,促进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信、家长问卷调查、家庭学校平台和家访,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家长开设各种公益讲座,编辑《心育》小报,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既和谐亲子关系,又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通过不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文明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随着交流教学活动的开展,随迁子女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安静有序。看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环境干净整洁,学习勤奋,不仅提高了这些孩子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