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课程中,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相互补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对理论的认识,计算机专业实践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电脑课实践课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脑课教学实践性课堂的设置,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动手操作,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电脑操作及操作方法。让学生在现场进行实验,展示并操作该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其特点与作用,逐渐熟悉和掌握该软件的功能和使用。同学们在练习时要自行编写程序,在电脑上进行编辑加工,程序调试并运行,从中能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后得到所需要的结果。所以,开好计算机实践课,对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笔者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上好计算机课程实践课。
一、有完善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大纲。
实习计划是实习课程的整体安排。包含练习题目、时间提问、地点、课时分配、练习次数、硬件及软件环境等。从而使任课教师与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能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实验相关事宜。每个上机练习都要有练习大纲。练习大纲格式如下:
(一)练习题目。
㈡,实践的宗旨。
㈢、业务要求。
(四),规定的内容。
(五)练习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练习思考问题。
练习大纲要与练习计划相结合,并配合练习大纲,即练习大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系教务处或教研组组织有经验、教学效果较好的专业教师,对于每个计算机课程的实习计划和大纲,都要精心策划,统一制作,无论哪位教师选修本课程,练习要遵循统一的练习计划和大纲,在练习大纲的指导和安排下学生上机练习,完成练习课程,依据实习大纲的实施情况撰写实习报告。老师还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实习结果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为此,教师在编制实习大纲时,对每一门课程的每一堂实习课都要精心安排,精心设计。
计算机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电脑化实习的准备工作十分繁重,同时又十分重要,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I)硬件环境。
要使试验室学生上机所需的电脑及相关外设均能正常工作,功能完善,适合于学生上机实验;学生所使用的设备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有些辅助教学设备(无尘黑板)要满足上机实践的要求。
㈡软件环境。
电脑室管理员要根据实验计划,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辅助教学软件等,先将这些软件装入电脑,然后进行调试。
㈢组织和管理。
电脑使用要严格管理,要维护秩序,严令学生遵守计算机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习学生多于电脑台数,最好在小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并方便管理和辅导。
㈣教师与学生。
老师要对实习课程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思考,要防止出现漏洞与疏漏,而学生则要根据实践提纲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尤其要让学生自行编程上机,学员上机前务必准备好程序,练习时主要是编辑输入程序和调试程序。
实习课程的实施。
计算机化实习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要想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实习,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在实习课程开始前,教师要重申这堂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实习重点和注意事项,在实习过程中要对实习中遇到的疑难和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实习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指令,教师首先要做示范和解释。
试验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练习时,教师可先对教学研究中开发的部分应用软件做示范,把程序设计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程序设计方面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就能尽快学会动手。
第四,对学生的基础技术训练要严格严格,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电脑时,必须按照规范、标准、规范,例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都按照正确的步骤,并正确地敲击键盘,尤其要培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和风格。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电脑上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将来独立操作和使用电脑打下基础。
四是实习总结,巩固效果。
经过现场实验,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工艺技巧及相关算法有较深的体会和认识,每一位学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写好练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学生上机操作的直接表现,是对实习过程的概括和总结,其内容如下:
(一)班、学号、姓名、实习时间、上课时间。
(二)练习主题。
㈢实践的宗旨。
㈣实践要求。
㈤实行程序。
如果教师能够认真思考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做好每一项实践活动,做好每一步操作,那么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做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保证的。